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47章 理想VS現實

關燈
黛文婷到手的三萬多捐款,在張校長看起來是一筆“巨款”,可是實際花用起來,根本頂不上什麽事,更覆雜的,是實際操作起來時的繁瑣程序。

紅星小學現在一共有八十七名學生,其中小學一、二年級生最多。

山裏很多人家孩子多,年級最小的孩子家裏照顧不過來,就送到學校裏讀書,畢竟國家還包一頓飯,但孩子大了,就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輟學,有的是在家照顧弟弟妹妹,有的是要照顧爺爺奶奶,還有要下地幹活、放牛放羊的,十來歲大的孩子,在農村裏就已經算是勞動力了。

可以這麽說,能在紅星小學讀到五、六年級的學生,要麽是家裏已經有了長大的兒女不需要有人照顧,比如張小虎,要麽就是父母對孩子懷有殷切的期望,希望能好好成才離開這個地方,哪怕是出去打工,也得認識幾個字。

此外,高年級孩子的成長速度沒有低年級孩子那麽快,校服尺寸不必買的太大,也好選擇尺碼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張校長建議老師們先給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們買校服,三年級以下的孩子暫且等等的理由,是完全站得住腳的。

可老師們也有他們自己的考量。

一來,校服這東西,就是用來平等學生身份的,哪個學校也沒有低年級孩子不穿校服,高年級穿著到處跑的道理,這不是讓低年級學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嗎?

二來,他們是支教老師,按照合約只會來這裏兩個學期,今年他們能確保落實每個學生都有一套校服,等他們走了,他們很難確定張校長還會把穿校服這個習慣保持下去,不如現在一次解決。

最主要的是,這個錢不是他們的,是網友的愛心捐款,不是他們想怎麽花就怎麽花的,如果要對所有人負責,就應該每個學生都有,不然會讓人覺得他們暗箱操作、克扣校服款了。

所以張校長的意見固然合理,可是他們卻不能聽他的,只買三年級以上學生的衣服。

“只是一個買校服的小事,就有這麽多互相不能說服的地方,果然想要好好支教,光會教書還不夠啊。”

想到最近發生的這一連串事情,蘇麗不勝唏噓地說,“幸虧我是和你們一起來的,要是就我一個人,肯定搞不定。”

就不說有商有量了,最大可能是和之前的方老師一樣,被氣走。

“別感慨了,網上多少人還在看著黛文婷下一步怎麽走呢,趕緊把校服買了!”

秦朗一邊和淘寶店家討價還價,一邊催促蘇麗。

錢在黛文婷賬戶裏,所以用的是黛文婷的淘寶賬戶買衣服,但黛文婷並不會還價,這個活兒就交給了秦朗。

給孩子們量身長、統計數據的事情就交給了蘇麗和杜若。

“知道了知道了!”

蘇麗哪裏敢偷懶,抄起桌上的卷尺,拉著杜若就去給孩子們量身高。

一開始蘇麗還想一個個量,還是杜若阻止了她。

她記得她上學時候買校服之前是老師在課桌前畫了個身高樹,他們一個個站過去比劃,有一個人負責記錄,一個人負責報數的。

這麽做,比一個個量快多了。

左右校服都是要放松一點尺寸的,往大了報肯定沒錯。

於是到了課間時候,杜若就在講臺前面畫了個身高樹,開始念孩子們的名字,一個個上去量身高並往大一點報,蘇麗就負責記錄。

為了維持秩序,量身高是從高年級的孩子開始的。

六年級的孩子們已經意識到是怎麽回事,一個個眼睛放光地上來,有些很難抑制內心雀躍地還會問比較好說話的蘇麗老師:“老師,是要買新衣服了嗎?”

得到肯定的答覆後,每個孩子都興高采烈的,有些還會提出自己的要求。

“蘇老師,我的衣服能不要那麽大嗎?我的衣服都好大,我想要一件合身的衣服!”

“蘇老師,我喜歡穿帶拉鏈的,不喜歡扣扣子!”

“蘇老師,能買點拉鏈嗎?我的衣服拉鏈老壞,還要縫扣子!”

農村的孩子衣服都是往大了買,希望能多穿幾年,經常看見孩子袖子褲腿拖老長在地上走的,於是蘇麗也理解他們愛美的心理,有些要求也都在記錄本上註明,準備滿足了。

低年級的孩子就比較懵懂了,但紅星小學每個年級的教室離得近,即使是這些七八歲的孩子也聽到了隔壁在嚷嚷買衣服什麽的,到量身高的時候也很開心。

家裏有哥哥姐姐的小孩子,絕大部分是穿不到新衣服的,只有父母打工回家時有可能收到這樣的“禮物”。

量到一個一年級的女孩時,她鼓足了勇氣,問蘇麗:“蘇老師,給我的衣服,能做的小一點嗎?”

蘇麗之前聽到不少孩子的要求,有些也要求合身一點,還沒有哪個是希望穿小點的。

她一低頭,見是班上很少說話的一個學生,叫馬珍珍的,於是摸了摸她的頭:“馬珍珍,你以後還要再長的,買小了穿不了一年就穿不得了,得買大一點。”

馬珍珍眼裏閃過一絲失望,緊抿著嘴沒說話,讓開位置讓下一個孩子去量了。

杜若聽到“馬珍珍”的名字就看了過去,她還記得這個孩子,之前她獎勵過馬珍珍一包餅幹,卻差點害她被班上同學當成小偷,引起過一陣騷動。

這場風波過去後,馬珍珍依然還是膽小木訥,但至少班上同學都認識了她,她也陸陸續續有了幾個好朋友。

杜若下意識的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,喊住了馬珍珍,蹲下身問她。

“馬珍珍,你為什麽想要衣服做的小一點?”

“因為家裏的新衣服,都是哥哥們穿的。”

馬珍珍怯懦地說,“如果衣服做的大,我二哥就會拿去穿了,他現在讀四年級。”

“可是他自己也有衣服啊。”

杜若奇怪地說,“學校裏每個學生都會有校服。”

“我,我還有個哥哥,在跟著我爸放羊,他沒讀書。”

馬珍珍小小的臉上已經寫滿了憂愁,“二哥的衣服,大哥會拿去穿的。”

得知了原因,杜若好生安慰了一陣馬珍珍,告訴她不會有人搶她的衣服,這才耐著性子繼續登記每個學生的身高。

到了吃飯的時候,幾個老師拿著饅頭坐在食堂外面,避開裏面的孩子們,一邊吃飯,一邊開會。

杜若把馬珍珍的情況說了,很是擔心。

“恐怕張校長的擔心是對的,這些新衣服要是不做些‘措施’,有些可能穿不到孩子身上。”

西北的情況比其他地方還要覆雜,學校裏有些姓馬的孩子家裏是“教民”,女孩子是沒有任何地位的,來上學都是沖著包飯還能帶饅頭回去,一點小事就可能輟學,不但孩子們要忍耐,老師們也要忍耐,避免因為一些小事造成女孩子失學。

這些都是他們來這裏支教之前支教點培訓過的,馬珍珍就屬於這種情況。

“馬珍珍,那個餅幹小女孩?”

杜若一說,秦朗也想起來了。

根據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,生理需求是最低的需求,而生理需求裏最低的需求就是吃飽飯。一個小女孩會因為對餅幹的渴求戰勝內心的怯懦,只能說明她大部分時候都吃不飽飯。

也因為如此,秦朗對她印象深刻。

而校服,顯然就屬於尊重需求,對於這個人家來說,多半是被壓榨和剝削的資源。

這麽仔細一想,有些孩子希望衣服做的“合身些”,未必真的就是因為沒穿過合身的衣服,內中的擔憂,可想而知。

“連小孩子們都會聯想到的擔心……”

秦朗自嘲地看著幾位同事,“我們還以為只要規定他們穿校服才能來上學就可以避免,是不是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?”

幾個初出社會的年輕人都沈著臉沒說話。

如果只是穿的時候尺碼不合還是很容易解決的,淘寶店家支持退換,他們可以多買一點,多餘的再退掉。

城裏的學校會多囤一點,學生衣服小了可以付費再買一件,但他們支教是短期行為,資金也有限,不具備囤貨的條件。

“可是做小了也不實際。”

江昭輝長得人高馬大,從小到大換衣服換的最是頻繁,自然比其他人更能體會衣服不合身的苦惱,“男孩子小學時候還好,女孩子小學時候長得很快的,真做小了,一兩年一過就穿不上了,畢竟要穿好多年。”

合身了,可能穿幾個月就穿不得了;

買大了,也許根本就沒得穿。

無論選哪一種,最後孩子還是沒校服。

“要不然聽張校長的,只買高年級孩子的?”

黛文婷有些猶豫地說,“我們小學時候,校服小了都是自己再買的。這裏的孩子應該沒有條件吧?”

這個問題沒辦法解決,除非以後有什麽慈善團體還持續資助校服的事情,否則也許這個校服只是曇花一現。

因為找不到解決辦法,他們只能無奈地放下尺寸問題,轉而尋求如何“保住”孩子們的校服,不被家中的大人和小孩動腦筋。

“做還是做大點的,大些穿著也舒服。”

秦朗苦惱地說,“就是要怎麽要確定每一件校服只會穿到它的主人身上……”

“把學生的名字繡到顯眼的地方怎麽樣?”

蘇麗突然想到一個辦法,“大孩子一般都懂事了,也要面子,如果衣服上繡著女孩子的名字,也許會不好意思穿?咱們把名字繡大點,一眼就看見那種?”

“這是個好辦法!”

杜若連饅頭都不啃了,連連點頭,“這些女孩子名字不是什麽花就是什麽鳳什麽紅的,繡大點,那一看就知道是家裏把女孩子衣服給男孩子穿了,不光大孩子要臉,大人也要臉的。”

鄉人註重人情關系,在家裏怎麽重男輕女,到外面也是怕人戳脊梁骨的。

“那就試試。”

秦朗有些頭大地又找黛文婷要來了手機,“就不知道單獨定制繡字要加多少錢,提不提供這種服務。”

在詢問之後,他們得到了衣服可以電腦繡字的肯定答覆,只是這麽做以後,每一件就要多出十五塊錢,畢竟電腦繡字和之前免費在胸前和背後印字的工藝不一樣。

但只是印字,他們又怕衣服字被洗沒了。

而且把名字繡在顯眼地方會很醜,賣家反覆問他們是不是確定要這麽做,秦朗就把他們這裏特殊的情況對賣家說了,誰知道這反而得到了一個意外驚喜。

那邊的賣家知道他們是為山村小學的孩子做校服以後,不但免費贈送了他們校服繡字的服務,還給他們這一單直接打了六折。

打六折,就等於可以再多買近一倍數量的校服。

這下低年級孩子以後沒衣服穿的問題都解決了,他們可以再買一些大點的校服囤在張校長那,如果真有學生的衣服破了、小到不能穿了,可以去張校長那拿舊的領一件新的。

“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。”

秦朗感慨著關上了手機淘寶,滿臉都是感恩。

現在的制衣廠都是流水線作業,他們的訂單又不多,沒有多長時間,紅星小學的校服就做好了,幾百套衣服的郵費寄到這種偏遠山區也不得了,好在鎮上的EMS有黛文婷的小粉絲“快馬加鞭”,收到這批快遞後立刻就開車給他們送了下來,直接送進了紅星小學。

與校服一起送來的,還有秦朗訂購的視頻通訊設備,以及為了滿足低年級孩子願望而批發來的一些糖果和餅幹。

幾個老師在心裏一萬次感謝萬能的淘寶和四通八達的EMS郵政。

***

直到很多很多年後,孩子們依然記得綠色的小車開進學校裏的那一幕。

轉動的車輪載著他們的夢想,為他們帶來了夢寐以求的“禮物”,也帶來了與外界溝通的希望與勇氣。

聽著窗外車子停下時的轟轟聲,正在講課的杜若看著一個個沖出教室、趴在走廊圍墻上看著車子的孩子們,露出了一個無奈地笑容,隨手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字。

“平等。”

這將是她教給他們的下一堂課。

作者有話要說:

農村的孩子也能和城裏的孩子一樣穿校服。

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,都有穿校服的權利。

有了和外界溝通的機會,才有平等對話的可能。

支教老師帶去的,永遠不僅僅是教務上的作用,而是播撒下名為“希望”的種子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